【6点早报】区块链火爆背后:泡沫与价值并存

“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区块链。”——工信部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 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区块链。”——工信部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资本市场上表现的价值存在不同程度的泡沫。”——梅花天使创投创始人吴世春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资本市场上表现的价值存在不同程度的泡沫。”——梅花天使创投创始人吴世春

新年伊始,区块链突然“火了”。作为比特币、ICO以及各类“代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火爆登场。为什么区块链最近突然“火”了?区块链技术到底是能够带来颠覆性影响的技术革命,还是带有“泡沫”的狂欢?未来区块链在哪些领域率先落地?伴随着区块链的“火爆”,监管思路又将是怎样的?

新京报记者特别邀请工信部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和梅花天使创投创始人吴世春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于佳宁认为,未来对区块链的监管不会像ICO那样严格,而且监管节奏会随着产业的发展逐渐释放出一些促进政策。未来监管的重点应是要避免区块链被炒作为ICO,避免区块链沦为直接诈骗、非法集资、地下黑市的工具。

吴世春认为,目前区块链技术在资本市场上表现的价值存在不同程度的泡沫。目前最应警惕概念炒作,应让区块链回归到提供真正价值上。

区块链为何火了?

于佳宁:与代币价格暴涨不无关系

区块链“火了”,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的成熟程度进一步增加了,和产业的结合更紧密了。在前几年,区块链技术主要的应用场景在加密数字代币,和实体产业结合的不是很紧密,但这轮区块链概念股显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集中在数字版权交易、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溯源等与实体经济结合紧密的领域。可以说,区块链技术的逐渐落地,催生了区块链受到重要关注。另一方面,数字加密代币的价格暴涨是引发大家关注区块链的契机。但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要远远多于在发行代币领域的应用,未来随着和产业的结合,以及在推动实体经济中发挥作用,区块链的技术价值会被逐渐释放出来。

此外,对于区块链概念股暴涨的表现,应该辩证地看待。一方面,区块链技术是一个颠覆性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合约交易、高效帮助数字资产管理、推动组织变革等。因此,在这样一个估值体系、价值体系、经济体系的转换期,区块链概念股的估值偏高一些,可以理解。另一方面,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层面还处在一个初期阶段,区块链技术能否支撑起这么高的估值、这么大的涨幅?我觉得可能不一定。

吴世春:资本会给新技术较高溢价

近期“区块链概念股”火了,中外科技公司纷纷“拥抱”区块链。这是因为资本市场一般对于新科技都会给予比较高的溢价,比如2000年左右互联网技术出现的时候,只要画一个www.com都会带来市场的认可。这是因为大家对新技术天然带有憧憬,认为新技术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但所有新技术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有一个屡试不爽的曲线,即一开始涨到最高点,然后遇到泡沫掉下来,之后再慢慢复苏。而在这样的曲线过程中,新技术慢慢接近其真实的价值。我们需要判断的就是现在在哪一点?是在泡沫的顶点,还是在爬坡期?

我相信区块链是伟大的技术,但这个技术只有应用到很多真实的场景中,能够改变人类的生活、提升行业的效率,区块链才会变得更有价值。

科技公司纷纷“拥抱区块链”,对新事物保持开放心态很重要,上市公司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如何结合自身的商业场景推动区块链技术研发和有效应用至关重要。

区块链有泡沫吗?

于佳宁:一些项目存在不切实际的宣传炒作

一些区块链应用项目存在不切实际的宣传和炒作,使得市场估值偏离基本价值或者被赋予过高的期望。此外,还有一些项目从本质上并没有真正利用区块链技术,只是打着区块链的旗号,获得了与实际价值完全不相符的估值。这样存在泡沫的项目在区块链应用中占据95%。很多项目的所谓创新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需求,完全是投机行为。比特币并不是区块链技术落地的最佳场景,只是区块链技术最早落地的实践,只应用于简单的代币领域,并不能体现区块链的价值。但我不赞成“区块链是当今最大的泡沫”等类似的观点,如同啤酒也有泡沫,所有的新技术必然伴随着泡沫的出现,对于区块链应用和ICO要区别看待。

任何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技术创新都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技术才能彰显出价值。因此,如果区块链技术只是进一步深化金融空转,那这样一个技术无任何意义。未来随着一些企业把区块链应用于真实产业场景,能够切实服务于现代化经济体系产业新生态的区块链技术,才能体现出更高的市场价值。

吴世春:区块链泡沫破灭时间取决于监管

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不存在泡沫。ICO中,98%的代币都是没有价值的泡沫。目前区块链技术在资本市场上表现的价值存在不同程度的泡沫。但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兴起时,同样存在很多泡沫,但这其中诞生了谷歌、腾讯、阿里巴巴这样伟大的公司,不能认为所有的区块链项目都是泡沫。是泡沫总会破掉,区块链泡沫破掉的时间取决于监管。如果监管出手,泡沫被挤掉的时间可能快些,如果没有监管,泡沫存在的时间可能会久些。

区块链应用如何落地?

于佳宁:3年内区块链技术可与产业深度结合

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处于一个探索期,概念性的东西更多一些,实际落地的真实交易、真实项目可能少一些。不过现在一些产业已经开始尝试区块链技术,我个人相信,三年之内,区块链技术就可以和产业开始深度结合,区块链可能在分享经济、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管理这三个领域落地。

首先,区块链技术适用于分享经济,是因为分享经济的资源、资产呈现分散化特点,供求双方处于低信任的状态。其次,区块链技术适用于链条具有连续性的交易。比如一些电商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供应链管理,实现所有商品可溯源、且记录不可更改,以保证食品安全。第三,适用于高频交易的数字资产管理。以P2P网络借贷为例,区块链技术可以把借款人和出借人的行为记录都保存下来且不可篡改,低信任状态的双方可以通过区块链这一技术建立一个智能合约,使得双方对交易全程清晰明了,相关记录全程保存,大大提升违约难度。

吴世春:应用落地的关键点是找对应用场景

区块链目前还处于发展早期,技术还不太成熟,国内有实质性的应用还很少。区块链技术正在逐步完善底层技术,应用层落地会在未来两三年到来,应用落地的关键点是找对应用场景。

现在我们看到的区块链技术在比特币等数字货币领域中的应用,只是使用了其中很表层的一些东西。如同火药的应用和价值不应只限于烟花爆竹领域,我相信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价值不仅仅限于数字代币领域,区块链可以构建整个可信任的网络,应用于交易、存储、智能合约等领域。并且区块链技术会率先落地金融领域和物联网领域,比如金融领域的支付、信用等方面。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大幕刚刚开启,未来可以看到区块链更深层次的应用,届时区块链才更有投资价值。

区块链会颠覆互联网吗?

于佳宁: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区块链

既不能神化区块链技术,也不能矮化区块链技术。不能神话区块链技术,因为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库,应用场景有限,不是所有场景、每个行业都需要区块链技术。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膏药或神药,谁都可以开一服,技术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解决某个行业原有的痛点,所以,区块链未来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应该能够真正解决一些实体经济产业发展的痛点。

如果对不可篡改性要求不高,使用中心化数据库可能比区块链技术更快捷、低成本。在我看来,区块链可能适用于大额、安全性要求相对较高、违约难度要求更高的交易中。

吴世春:区块链不会颠覆互联网

区块链是互联网的一部分,不会代替互联网,但区块链技术会使得互联网更加可信、安全、去中心化。和互联网技术一样,区块链技术在场景中大规模应用没有那么快。

互联网技术在1998年被发明出来,一直到2005年才大规模改变人类的生活,之后在通讯、电商、支付等领域更深层次改变和影响我们的生活。

区块链落地或许比互联网的推进速度要快一些,但依然需要5年时间即到2023年才能被大规模应用,影响人类的生活。

区块链有何风险?

于佳宁:区块链技术风险也很大

不得不承认,区块链技术风险也很大,主要有技术风险、体系外诚信风险、网络性风险。从技术本身看,区块链技术还存在不少问题:51%被攻击的分叉问题、成本偏高、交易区块具有选择性等。未来可以通过技术的发展不断修复和完善区块链技术,以太坊未来将会转向权益证明的方式等探索可能会带来一些全新的解决思路;区块链技术第二个风险是体系外的诚信风险。区块链技术本身和真实世界联通,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如果有伪区块链技术公司打着区块链的名义,实际扮演超级管理员的角色进行敲诈,参与方损失巨大;第三个风险是网络性风险,比如黑客攻击交易所、破解用户密码,进入到交易所个人账户把币转走。这个风险倒不是区块链本身的风险,而是中心化层面的风险。此外,还有可能出现网络堵塞,不同的区块被迫硬分叉,硬分叉的结果会导致对整个网络体系的信任受到质疑,网络体系的价值就会崩盘。

吴世春:最应警惕区块链概念炒作

对于备受追捧的区块链,目前最应警惕概念炒作,应让区块链回归到提供真正价值上。一家上市公司宣称正在推进区块链项目,股价随之上涨了20%或者30%,这是市场对于企业拥抱新技术的认可,但至于企业能否在区块链项目上挖到“金矿”或者更大的价值,企业最终还是要用业绩和数据说话。但一些企业只是做个姿态,把区块链用于炒作,这样的股价表现就是泡沫。

区块链该如何监管?

于佳宁:监管重点应避免区块链被炒作为ICO

未来对区块链的监管不会像ICO那样严格,而且监管节奏会随着产业的发展逐渐释放出一些促进政策。目前看,监管框架是清晰的,对区块链要实行分类监管:到底是打着区块链的名义搞ICO,还是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界定每个区块链业务的法律实质到底在哪里。根据区块链业务的法律实质,监管应该给予区别对待。未来监管的重点应该是要避免区块链被炒作为ICO,避免区块链沦为直接诈骗、非法集资、地下黑市的工具。

应该认真研究,区分两者的关系,从而确定相关的监管思路。在我看来,关键是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同时,限制Token的使用。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公司应该逐渐实现去币化,或者严格控制Token的适用范围,阻碍其与法币之间的双向交易通道。未来可能主要进行三方面的监管:第一,打击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非法活动的行为,比如非法集资、非法经营交易违规品;第二,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机制界定整个区块链体系各方参与者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第三,打击伪区块链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一些披着区块链外衣,实际和区块链完全无关的应用,轻则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重则损害投资人的经济利益,甚至是违反社会公序良俗。

目前区块链监管最大的挑战是,区块链技术和金融的结合。参与者参与到区块链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一个激励机制,有代币、有积分等。如果代币使用范围太小,会削弱参与者的参与热情,如果使用范围扩大,区块链应用价值类似于金融资产,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目前一个难点是,区块链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结合了新技术、金融、实体产业、智能合约在内的组织形式等,这种模式和过去的技术创新不一样,也对过去的监管模式和组织方式提出了挑战。

应该认真研究,区分两者的关系,从而确定相关的监管思路。在我看来,关键是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同时,限制Token的使用。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公司应该逐渐实现去币化,或者严格控制Token的适用范围,阻碍其与法币之间的双向交易通道。

吴世春:监管不能“一刀切”应分类监管

应该分类监管。对于带有涉嫌诈骗性质或者以借区块链之名行诈骗之实的行为要监管,而对于真正运用区块链技术的产品应给予鼓励,引导鼓励真正有价值的公司进行技术创新。

监管不能“一刀切”,要平衡好创新和风险之间的关系。中国十几年来新经济的发展在于,监管把好的东西留下来、把不好的东西踢出去。如果监管“一刀切”,“倒洗澡水的时候把婴儿倒掉”,这就不利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2018年监管是否对区块链领域出手?我认为这要看区块链泡沫发展的程度,如果区块链泡沫化到了像ICO那样的程度,监管会出手。【责任编辑/卫安】

(原标题:区块链火爆背后:泡沫与价值并存)

来源:新京报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区块链】半年报探营262只区块链概念股成色:集体避谈相关收入
【观点】区块链是不是伪命题?未来何在
中国第一批区块链科班学生将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毕业
【区块链】争抢“头名”身份 区块链服务商跑马圈地

精彩评论